2023年3月1日下午3时,“国际标准座谈会”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会议室举办,座谈会邀请到水利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中心的谷丽雅处长及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宋婕女士,列席会议的有国际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装配式建筑委员会主席尹伯悦及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学术部一所研究员。

会议开始,尹伯悦主席就ISO/TC 59/SC 19国际装配式建筑分委员会及国际标准ISO 37173工作进行了总结,内容包括介绍ISO/TC 59/SC 19主要情况以及未来工作方向,并在会上强调了工作开展的重要性,推动中国企业在国际标准的影响下“走出去”。
随后,谷丽雅处长针对关于水利工作的国际标准体系构建进行了报告,将我国水利事业在国际标准领域发挥的作用与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了论述,同时提出尽可能多的开展外文翻译工作、推动国家标准在国际领域的应用、开展国际化项目、与国外标准化组织对话和强化国内国际标准化人才培养等建议,她的建议为我们日后开展国际标准工作,提升相关领域话语权提供了宝贵经验。
宋婕女士就国际标准日后的工作开展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包括组织架构、工作流程、工作中的注意事项等,并强调了相关单位间、各个分委员会之间进一步加强联系、增进相互配合的重要性,以便工作更加高效有序开展。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装配式建筑分技术委员会成立于2021年10月,致力于在预制建筑的设计、预制建筑的材料质量、预制建筑构件和部件的加工、预制建筑施工等多方面制定高质量的标准,有效解决当前装配式建筑标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实现全球建筑预制产品与技术的通用性和统一性,有效推广预制建筑在全球广泛使用和预制产业的健康发展。
纵观全球建筑市场,我国建筑市场前景广大,建筑市场占全球建筑市场份额的49%。预制建筑的发展符合我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加强了与亚、欧、非国家的合作,区域间强烈互补。同时,装配式建筑国际标准可以有效的解决全球预制技术发展不均、质量安全标准和产品标准不一致、有关技术指标及性能、建筑尺寸模数和管径、机械加工和吊装性能、相关国际贸易和各国相互开展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的合作不良影响等系列问题。
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核心。其具有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装修一体化、管理信息化、应用智能化等特征,体现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和产品创新。且产业链覆盖较长,从原材料生产加工到居住和维修的全过程部品和材料及技术体系,同时也将全产业链的相关部门、研究设计机构和企业有机形成一个整体。预制建筑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综合性,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集成体系。装配式建筑由建筑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电气设备和排水管线系统、内装系统共同组成。每个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控制不当,都会影响建筑的质量和结构的稳定性。因此,每个系统之间的衔接标准化,是实现预制构件和预制加工标准化的关键,也是提升安装质量的主要途径。
